Monday, May 17, 2010

生又自私,唔生又自私?


此為母親節當日明報副刊版首頁之標題,亦正正道自己對生育問題的一點想法。

打從十多年前拍拖,我已向身邊人表明自己未有生育的打算。原因嘛,從最初只歸咎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到愈發意識世局紛亂,氣候反常,環境污染,社會不公,歪風氾濫…等一大堆非個人朝夕努力就能改變的問題,愈加忠於自己這個決定 ─ 唔生仔!

近幾年身邊友好紛紛懷孕產子/女,(為衝死線?)近半年更達生產高峰。於我而言,生育與否純粹是個人或/及其家庭的選擇,其中當然包括各種各樣的考慮,但大抵沒有黑白對錯之分。然而,當聽見太多人高舉生兒育女的偉大,什麼願意犠牲幾近無憂的生活及餘生的自由,無私付出自己所有去背上這一生一世的責任時,我等不生育之輩面對這些大言大義,彷彿一下子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自私精。作為子女,我當然感謝父母對我付出的愛與包容,亦衷心感激他們養育的恩情。但,縱然可能面對千夫所指,我仍得承認我對於「犠牲」及「無私」等信誓旦旦的言詞感到反感。綜觀朋輩回應生養孩子這個問題,總括不離以下幾個原因:喜歡小孩子;想成為爸爸/媽媽,經歷生兒育女的過程;令生命完整一些;為免將來後悔;兩口子生活單調,生活沒有重心等等。若單以經濟角度分析(四百萬?),說生兒育女為「犠牲」實不為過。至於「無私」嘛,難道是為完整自己生命,完成自己一個渴望成為父母的心願,就不理會現今環境是否適合孩子成長,社會氛圍會否窒礙孩子的發展,為免老來後悔而決定生養孩子;並單純地以為憑一己之力,以什麼天生天養自由發展為念,就能為孩子開拓一片天,讓孩子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生活?雖然口說不敢奢望養兒防老,但壓根兒總帶著一絲老來從子的盼望,多少害怕家門冷清老來孤獨吧。且慢,別以為我等無孩夫婦可以盡佔道德高地指指點點。坦白說,拒絕生育這個選擇多少也有自私地衡量所需的「犠牲」與「回報」是否相稱;又或者偏執地單單基於自身經歷或其他個人因素,就全盤否定生兒育女對世界對自己帶來的意義,無視生仔的社會功能。最後,現在選擇的輕鬆瀟灑,到老換來幾乎是可以預計的孤獨寂寞…

我無意褻瀆父母神聖的光環,尤其對那些義無反顧照顧生來有缺憾孩子的,或願意委身照顧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父母。歸根結底,生兒育女只為個人選擇 ─ 一個有血有肉、一個無take two的選擇。

最後,送給一眾選擇生養兒女的朋儕友好: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

Thursday, May 06, 2010

《戲劇浮生–黎耀祥論演技與人生》

對,是黎耀祥。

記得在去年十二月某週日於明報副刊版讀到黎耀祥的專訪。編輯選題為《黎耀祥:一個演員‧一個瘋子‧一個哲學家》。文章閱畢,我發現這個標題確實貼切地道出他的思想層次,令讀者以多角度去認識一個這麼近那麼遠的「明星」。
《戲劇浮生–黎耀祥論演技與人生》開宗明義就是黎與讀者分享他對演技及人生的看法。單看開首羅展鳳與黎的訪問部分,已讓我對這個在二零零九年紅得發紫的視帝另眼相看:他並非分享那些什麼不懈努力前輩提攜加上幸運之神眷顧云云的陳腔濫調,而是將演戲進程與哲學及生命意義的追求連結並展示出來。儘管演藝圈被形容為何等的複雜勢利,他卻道出自己對戲劇世界單純之嚮往。廿多年演戲生涯的高低起伏,在他口中娓娓道來,沒有委屈,沒有怨氣,看見的只是他隱隱然對人生無奈的輕嘆。再細閱後半部黎對演戲的形體設計、節奏表達及演員思考的觀察體會,讓人感受到他對演戲的執著與狂熱,字裡行間又滲出他對人,對生命的尊重。
「經驗是有限的,而思維卻是無限的。演員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把思維的領域擴闊,有些人是通過理論去推敲研究,舉一反三地把思想擴闊;而有些人卻能從現實生活中反覆體味人生,從自己的每一步觀察到造物者的安排,看透生命。其實,殊途同歸,通過理論或現實體驗,都能把角色化為有血有肉的人物,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能夠敞開,達至融入戲劇中的境界。」─ 節錄《戲劇浮生–黎耀祥論演技與人生》

人生又豈非如此?